欢迎来到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管理办公室。
登录    注册     
专家委员会更多》
副主任  袁小勇
副主任 袁小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审计系主任,中国审计学会会员、北京审计学会理事。先后为几十家著名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
委员-杨小舟
委员-杨小舟
 杨小舟,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张晨曦
委员-张晨曦
 张晨曦中国人民大学MBA,客座教授国内知名企业战略专家顾问中华讲师网知名特约讲师北京中泰合信管理顾问有限
马军生老师
马军生老师
 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上交所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英国财务会计师(IFA)、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FIP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 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管理办公室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策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0/6/29 10:35:50

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獐子岛发现存在存货异常现象,皇台酒业发布公告,公司库存成品酒出现严重亏库的问题,这些频发的丑闻表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尽管中国已经制定了一套看上去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文章先简单介绍了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让大家对内部控制有个初步的认识,接着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市企业的逐渐增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政府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于是在2008年5月22日,我国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根据国家政府的要求,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披露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还需聘请外部审计师对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初步建立。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许多上市公司爆出丑闻,如重大资产丢失,会计信息失真等,导致该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变得尤为重要,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护公司财产,防止出现重大损失;保证企业权责分工明确,提升管理经营效益;对会计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保障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 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概述

(一)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各级管理层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相互制约和调节的体系。

(二)重要因素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及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一般包括组织结构、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计机制及社会责任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企业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不确定因素,随后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企业面临的风险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企业应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关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搜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以适当的方式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

5.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健全性和合理性,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二、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根据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2017年内部控制白皮书,选取的样本是2017年4月30日前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总样本数量是3117家。201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为: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的公司2家,占比0.07%;评级为AA的公司4家,占比0.14%;评级为A的公司24家,占比0.86%;评级为BBB的公司74家,占比2.64%;评级为BB的公司468家,占比16.69%;评级为B的公司1704家,占比60.77%;评级为C的公司381家,占比13.59%;评级为D的公司147家,占比5.24%。通过对比以往的数据发现,内部控制评级为AAA级的上市公司首次在2016年出现,且2014-2016年度,内部控制评级为AA、A、BBB、BB四级的上市公司占比总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而内部控制评级为B级的上市公司占比近三年大幅增长,C级大幅下降而D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6年度,共512家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占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公司数量的17.88%,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4447项。其中,重大缺陷61项,占比1.37%;重要缺陷54项,占比1.21%;一般缺陷4332项,占比 97.41%。根据分析以往的数据,我们发现2008-2016年披露存在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的上市公司比例呈整体上升趋势,2017年略有回落;2008-2012年披露存在一般缺陷的公司占比呈大幅下降趋势,2012-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2013年大幅上升,2014年又大幅下降,2015-2017年呈整体上升趋势。

三、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为了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能有效执行的现象。其次,公司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使得权力分配不公,无法相互制衡,阻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占绝对优势现象,一股独大使公司治理处于无效状态,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无从谈起。不少企业出现一人担任多职,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现象屡见不鲜,形成“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自己考核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管理层决策不受他人的监督,内部控制中强调的相互制衡无法达到,失效也成了必然。此外,企业高管的激励制度不完善,高管失去尽职尽责的动力。

(二)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贷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开展风险评估,企业能够准确识别这些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之内。然而,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对风险认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根据调查发现,只有19.95%成立了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机构或部门。且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容易导致企业高额负债,盲目扩张,如2013年的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4年10月30日的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扇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8亿元事件。企业若不对其面对的风险有很好的认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风险爆发的时候就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损害。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小

控制活动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制定并执行的各项策略和程序。我国目前许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缺乏内控意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表面形式,造成了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的现象,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甚至不真实准确,误导投资者;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部分高管挪用资金等行为。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公司管理随性,不按照章程,严重扭曲了内部控制既定目标和应发挥作用的初衷,丧失了它的权威性,导致公司内部治理混乱。

(四)监督体系不健全

监事会的成员是由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因为股东大会往往是由大股东操控的,所以监事的独立性就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他们的经费是由董事会决定,利益的冲突限制了他们的监督职能的发挥。此外,很多公司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但大多数内部审计部门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或是公司总经理主管,降低了它的独立性,阻碍了其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其次,内部审计部门缺乏专业的审计知识,不能满足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很难胜任自身的职能。另外,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为了查错防弊,只注重事后监督而不注重事前、事中控制,当公司出重大问题后再补救已经为时过晚了。

四、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的有效与否是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保证。良好的控制环境取决于公司治理架构是否合理、公司内部是否有内部控制意识以及公司的激励机制是否有效。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重要的经营决策、领导管理和行使股东职权的权力机构,对公司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公司要应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其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作用,严格限制董事长与总经理同一人任职,避免管理层的行为不受到监督而独断专行;其二,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和企业内控意识的基础,企业文化能够影响企业所有人员的思维和行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员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最后,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以引入股权激励制度,股票期权将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和公司长远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公司业绩有显著的帮助。

(二)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上市公司应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引进风险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明确设定风险管理目标,通过运用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辨别出企业存在各个方面的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方案。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对一些突发事件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提高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力

对于企业建立的相关控制制度,要有相应的部门负责根据企业发展进行调整,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高管人员应该起带头作用,熟悉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自身的执行情况,以此提高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认同度。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包括高管人员执行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评价,这会让他们更加重视落实内部控制。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奖惩条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威严,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政府要明确内部控制失效的法律责任以及承担人,落实处罚措施,加大惩罚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和内部控制缺陷整改的监管,使上市公司重视内部建设,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

(四)强化监督职能的发挥

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监督部门。首先企业避免监督人员与受监管人员的重合或者存在利益冲突,确保监事会的独立性,企业应当在公司章程明确规定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力,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将监督落到实处。上市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招聘审计知识丰富的内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另外还要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有利于协助高级管理层正确地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适当性以及系统认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出风险应对策略,有地控制企业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