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管理办公室。
登录    注册     
项目动态更多》
    专家委员会更多》
    副主任  袁小勇
    副主任 袁小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审计系主任,中国审计学会会员、北京审计学会理事。先后为几十家著名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
    委员-杨小舟
    委员-杨小舟
     杨小舟,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张晨曦
    委员-张晨曦
     张晨曦中国人民大学MBA,客座教授国内知名企业战略专家顾问中华讲师网知名特约讲师北京中泰合信管理顾问有限
    马军生老师
    马军生老师
     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上交所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英国财务会计师(IFA)、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FIP
    实践探索更多》

      内控资讯

      当前位置 | 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管理办公室 > 内控资讯 > 浏览文章

      中小企业强化内控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的路径研究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4/7 13:46:41

      摘要:本文依托 COSO 框架理论,紧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特性,系统剖析了当下中小企业内控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 “制度完善 - 流程优化 - 技术赋能 - 文化培育” 四位一体的内控优化路径。实证研究显示,科学构建内控体系能够使中小企业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 40% 以上,运营效率提升 25%,从而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COSO 框架;治理结构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 2.9 年这一现实,凸显出强化内控管理的紧迫性。据统计,约 65% 的中小企业经营失败与内控失效直接相关。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中小企业内控薄弱环节,构建具备可操作性的风险防控体系,助力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中小企业内控管理现状及问题诊断

      (一)治理结构缺陷

      1. 股权高度集中致使 “一言堂” 现象频发。

      2. 缺少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3. 审计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呈现虚化状态。

      (二)制度体系不健全

      1. 高达 80% 的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内控制度。

      2. 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存在缺失。

      3. 制度执行仅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

      (三)风险防控短板

      1. 风险识别滞后,平均滞后时长达到 6 个月。

      2. 应对措施有效性不足 30%。

      3. 数字化防控手段应用率低于 15%。

      三、基于 COSO 框架的内控优化模型构建

      (一)控制环境优化

      1. 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2. 设置专职的内控岗位。

      3. 积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风险评估强化

      1. 建立风险清单管理制度。

      2. 引入定量评估模型。

      3. 制定风险预警指标。

      (三)控制活动完善

      表 1:关键业务控制矩阵

       

      业务流程

      主要风险

      控制措施

      责任部门

      采购管理

      舞弊风险

      三分离原则

      采购部

      销售管理

      坏账风险

      信用评级

      财务部

      资金管理

      挪用风险

      双签制度

      财务部

      (四)信息沟通升级

      1. 搭建数字化内控平台。

      2.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3. 完善举报保护制度。

      (五)监督机制创新

      1. 实施持续监控。

      2. 开展专项审计。

      3. 建立整改闭环。

      四、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

      (一)分阶段实施策略

      1. 第一阶段(1 - 3 月):专注于制度体系建设。

      2. 第二阶段(4 - 6 月):进行流程再造。

      3. 第三阶段(7 - 12 月):实现系统上线。

      (二)资源保障机制

      1. 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深度参与。

      2. 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3. 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效果评估体系

      1. 设计 KPI 指标体系。

      2. 定期开展内控审计。

      3.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五、实证分析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实施内控优化后:

      1. 采购成本降低 18%。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 25 天。

      3. 重大风险事件降为 0。

      4. 利润率提升 3.2 个百分点。

      六、结论与展望

      研究表明,科学的内控体系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中小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未来研究可着重关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内控模式的创新,以及行业特异性内控标准的制定。建议中小企业将内控建设纳入战略规划,通过持续优化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