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管理办公室。
登录    注册     
项目动态更多》
    专家委员会更多》
    副主任  袁小勇
    副主任 袁小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审计系主任,中国审计学会会员、北京审计学会理事。先后为几十家著名企业(如中国石油、中国
    委员-杨小舟
    委员-杨小舟
     杨小舟,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委员-张晨曦
    委员-张晨曦
     张晨曦中国人民大学MBA,客座教授国内知名企业战略专家顾问中华讲师网知名特约讲师北京中泰合信管理顾问有限
    马军生老师
    马军生老师
     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上交所博士后、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英国财务会计师(IFA)、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FIP
    实践探索更多》

      内控资讯

      当前位置 | 内控管理师(ICM)项目管理办公室 > 内控资讯 > 浏览文章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0/4/8 11:15:57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涉及的产业链条较长、业务操作流程较复杂,且供应链金融拥有金融和产业两大属性,使得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领域的双重风险。以下列举了其具体表现及相应的风险控制:




      01

      市场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发生波动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着较大的价格风险。   


      02

      核心企业信用与道德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银行等资金方一般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来对中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中下游企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



      03

      上下游融资企业信用风险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银行等资金方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而对其上下游企业开展授信业务,但上下游融资企业作为融资申请主体,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上下游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04

      贸易背景真实性


            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真实交易背后的存货、应收账款、核心企业担保等是授信融资还款的根本保证,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不存在,出现伪造贸易合同或对应应收账款的真实合法性存在问题,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05

      业务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当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操作要求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第一还款来源的效力,进而决定信用风险能否被有效屏蔽。



      06

      物流监管风险


             银行等资金方为降低成本,一般会委托物流监管企业代为行使对货权的监督,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企业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有损银行利益的行为,或出现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导致银行损失。

      相关阅读